作者:mouxin发表时间:2021-09-10阅读次数:3567
梁晓东名师工作室成立留影
2018年12月4日,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梁晓东名师工作室成立,这是一个面向全集团历史教师开放的学习型组织。由嘉祥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学科专家梁晓东领衔,教育部课程中心研究员何成刚、四川省教科院教研员黄勇、四川省首批“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师刘松柏担任指导专家,吸纳了14位嘉祥青年历史教师进入工作室。
梁晓东
半岛下载入口网站 学术委员会委员、嘉祥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学科专家、高级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2014年(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自2008年以来,一直兼任成都市教科院历史中心组成员。从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二十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课堂教学、课程资源开发、高考试题研究等。
工作室指导专家
何成刚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
黄勇
四川省教科院历史教研员、四川省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松柏
四川省首批“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师、四川省首批教书育人名师
以下为采访实录
笔者:梁老师您好!谈谈您是如何结缘嘉祥的?
梁晓东:2000年,嘉祥集团开办第一所学校时,我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进入四川师大附中任教。当时,站在狮子山巅,一边就是川师附中,另一边就是嘉祥。
地理空间毗邻,心理距离也不远。从2002年开始,我进入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历史中心组“旁听”,2008年正式加入历史中心组,连续深度参与成都市历史教研活动。十多年来,进入锦江嘉祥的次数也不少,和嘉祥历史教研组、尤其是高中历史老师蛮熟悉的,一直都在相互交流,对嘉祥印象也挺好的。
2018年暑假,我想换个工作环境。得知嘉祥成立了教科院,准备为所有学科配备教研员。这在民办教育集团中实属罕见。设置教科院、教研员,至少能说明:第一,集团真心办教育;第二,集团确实想办优质教育;第三,集团从成绩出口导向,向育人方向真正转变。
本来我对教研方面挺感兴趣,也有一定积累。承蒙诸位领导高看,8月底我就顺利入职教科院了。
笔者:外界眼中,嘉祥长于理科,文科不为人知,您怎么看?
梁晓东:嘉祥文科挺好的。比如今年高考,四川省的文科前10名,锦江嘉祥1个文科班就占了5位,可以说空前绝后。其他学科我不知道,但嘉祥的历史学科,不论是老师的教学能力,还是学生的课堂反应,或者学生的历史实践活动,在成都市乃至全省都是有影响力的。
越是好学校,文科班越少。因为文科生能报读的专业、大学,包括未来就业机会,相对理科要少一些。中国社会近几十年都是偏重理科的,文科生自然就少;加上这批孩子的父母的基本观念,就是学不懂理科,学文科。中国现在处于发展阶段,以科学技术追赶为主,肯定要偏重理工科。国家、社会和人一样,在什么阶段说什么话。将来有一天,也许会更倚重文科,但至少不是现在。
梁老师为锦江嘉祥高三学生作历史二轮复习冲刺讲座
笔者:嘉祥历史学科的现状如何,历史学科的教师团队情况怎样?
梁晓东:这个话题可以分成锦江嘉祥和半岛下载入口网站 两个层面。先谈锦江嘉祥的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师团队:一方面既能“育分”也能“育人”,另一方面在历史教研方面能当好排头兵,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和论文写作方面。总体来说,属于成都市“第一梯队”。
从与学校几任领导的交流中,我得知锦江嘉祥历史组,不论在教学效果、科研成果还是教研组建设方面,在本校各教研组中也是非常突出的。概言之,不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锦江嘉祥历史教研组都堪称优秀。
7月15-18日,锦江嘉祥高中历史组教师王子涵在“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历史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第四论坛上,作了题为《新教材历史图片运用之我见——以<中外历史纲要>三幅图片为例》的重点发言。图为成都市历史教研员赖蓉辉、宋廷飞老师与嘉祥历史组老师合影。
再谈集团的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师团队。简言之,发展不够平衡,人才结构欠理想,但历史教学成绩总体上在各自学校多处于优势。比如郫都嘉祥历史学科发展也特别好,教师队伍年级结构合理,也有机会在成都市历史教研领域发声。
其它校区,因历史教师人数有限,青年教师、包括新毕业的大学生居多,教研工作开展较困难。所以这些校区高度依赖于嘉祥集团学术委员会、名师工作室、嘉祥教科院联合教研中心组、锦江嘉祥历史教研组的指导和帮助。
嘉祥历史教师团队虽然总体偏年轻、发展不平衡,但也有几点优势:第一,总人数仅40人左右,学术委员会、名师工作室和联合教研中心组的工作,很容易覆盖到每一位老师;第二,年轻教师居多,自我进步的愿望比较强烈;第三,有锦江嘉祥历史教研组的成功榜样,其它校区历史教研组建设有章可循;第四,有学术委员会和名师工作室的引领,智力支持和教研资源丰富。
学术与教研序列中的名师工作室
笔者:工作室的定位是什么,如何开展教研工作?
梁晓东:中学教研很容易被误以为是研究如何提高成绩,其实现在中学教研的重点是什么?育人才是最重要的,育分是育人的副产品。这也需要学校的配合,新校区,第一步是想生存下来,所以对育分的需求更强烈,但是从集团高度来讲,育人才是最终的教育出路。
让每个孩子都能达到自己能力范围内比较好的层次,才是中学教育真正要长期摸索和探索的重点。尤其在公民同招后,必须在这方面真正落到实处,嘉祥教育才有可能继续成为一个广受尊敬的教育集团。
我们工作室遵循“个人钻研、团队互助、专家引领、长期积淀”的原则,研究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改革与学科课程建设,培养教育教学人才,助推嘉祥“好教育”的高位发展,对外辐射嘉祥教研成果,共同建设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工作室工作思路
简单说就两点,第一,把锦江一个学校的优秀,带动整个集团每个学校的历史教研组都很优秀。大家在集团范围内一起开展教研,带动薄弱校区的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升。第二,推动优秀青年教师向优秀的学科专家转型,这种跨越很难,不可能每个人做到。它首先需要有自己发展的意愿、冲劲和基本的学科素养。转型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5年能有小成就不错了,目前看来还不错。
现在嘉祥其他学校和锦江嘉祥、教科院联系比较紧密。一方面是他们能共享锦江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学进度、怎么上课、用什么资料等等。另一方面,每个月我都要到校听课,尤其是听高三的课,从复习计划、阶段工作重点,到某一堂复习课的挖掘,进行深入而具体的交流指导。至于初中学段,因为各市州单独命题,我们更关注历史课堂教什么、怎么教,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对中考的集体研讨相对较少。
5月14-15日,梁老师赴达州嘉祥,指导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并就一轮历史复习、提分策略与学生习惯养成、班主任工作等,与高二历史教师进行了多次交流。
工作室以项目制有序推进工作,每个月有月工作计划和小结,工作室成员有各自的工作计划和考核。因为历史教师总人数不多,除了保密性质的工作(如命题),工作室的所有资源,不管是活动,还是机会和项目,对工作室以外的所有历史教师开放,只要他愿意参加。
笔者:根据您的经验,从职初新手到成熟的历史教师,一般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如何突破?
梁晓东:发展阶段大致有三个。第一阶段,新手教师,主要任务是“站稳讲台”,即能组织好课堂、能顺利地讲清教材。一般说来,三年一个轮回,就能度过这个阶段。当然,有时候因为学校工作需要,有的历史老师没机会教上高二、高三文科班,或者初三毕业班,这个过程会延长。
第二阶段,熟手教师。这个阶段主要也是两项工作:俗气的一面就是能“育分”;不那么俗气的一面就是能“教研”,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学习历史学科专业知识,旁涉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测量学等知识,关注教育改革、考试改革动向,完成从“粗暴式育分”向“智慧式育分”的转变。这一阶段,大约5到8年才有效果。
第三阶段,成熟教师。我所理解的成熟教师与熟手教师最大的区别是:在教学工作上,在“育人”的高度上,顺利完成“育分”的目标;在科研工作上,从“能学习先进经验”走向“能引领区域教研行为”。对历史教师,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师而言,从职初到成熟,10年应该是最低期限。
3月27日,由成都市教科院与四川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乡土教材《成都历史》编写工作启动。梁晓东老师与会。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一点都不难。跟着老教师走,跟着学校、教务处、年级组的指挥棒走,就能完成转变。第二阶段才是分化期,若干教师终其职业生涯,都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化是比较难的,光靠外部力量的引领和督促是不够的,必须有教师本人强大的进取心、广泛的阅读量、持之以恒的理性分析和思辨,方能成功。
笔者:您认为怎样才称得上优秀的历史教师?
梁晓东:宏观来看,一位成功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同时具备历史学家、教育学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缩小点范围就是社会观察家)三者的基本功。“历史教育”首先是“历史”,其次是“教育”,再次是“现实”——对历史的回顾本身就有意无意地隐含着对现实的观照。
中观来看,一位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教书”和“育人”的能力。这两个话题太大,不易展开讨论。我们就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微观层面来讨论——历史教师至少要具备教学设计、试题研究、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往往物化为论文写作或课题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6月,由工作室指导专家刘松柏老师、领衔人梁晓东老师主编,工作室全体学员参与编写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但是,一位历史教师面面俱到是不太现实的,门门懂的往往伴随样样瘟;同时一所好学校,也要为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发展留出通道。因此,我认为,嘉祥的每一位教师,在这三个方面能同时“合格”的前提下,按照自身兴趣爱好和资源、特长,选择一个方面,细化到某些层面去研究。总之,就是在完成“面”的广度覆盖后,要尽力进行“点”的钻研。“面”是基本功,“点”才能窥见学科思维、学科方法的真谛。
我最希望的结果是,嘉祥每一所学校的历史教师,都各有所长。于教师之“私”是实现年龄段、个性特长的错位竞争;于集团、学校之“公”是减少同质竞争的内耗,同时加强历史教研组的整体实力。
工作室论文发表节选
笔者:怎样才算一堂好的历史课?
梁晓东:这个没有统一的说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要是真弄出了一个固定的历史课堂教学“格式”,那才真的悲哀。学有方法,但教无定法。一堂好的历史课,应当要追求让学生怦然心动,触及灵魂,进而影响终身。
历史课的灵魂是历史教师。从职初教师到学科专家,每位老师的功力自然天差地别。但我们要追求在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方面提高自己,在学识(包括社会洞察力)、品格方面潜心修炼,成为独立思考的、理性的、有良知的人,能引导学生“致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指知行合一);成为能言善辩、循循善诱的人——做历史教师,要学会怎样讲故事,把被教科书没有深入、没有展开的故事、背景发掘出来,活生生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鲜活的人物形象、紧张的情节冲突里真正体会到历史的魅力。要讲好历史课,必须要讲好故事和人物;没有故事和人物的历史,简直就是说教,甚至是聒噪。
2020年10月29-30日,在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主办的第五次学术年会暨第六次工作年会上,彭州嘉祥历史教师曾真献课,主题为《粉墨中国 勾勒历史——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就嘉祥历史课堂而言,我希望我们要先做到“三有”:有趣、有思维、有价值观。“有趣”来自于对故事和人物的挖掘,来自于对历史细节和历史节点的品读,“有趣”才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有思维”来自于对历史学科思维和方法的深刻领悟,并能举重若轻融入中学课堂,“有思维”才能促进学生的理性、智性成长。“有价值观”才是真正的历史教育,传递着一个时代、国家、民族、社群的自我认知和对子孙后代的期望。由自我而家国而天下,培养现代公民,涵育“天下之士”。
笔者:历史的魅力何在?
梁晓东:关于历史的魅力,我只从三个小角度来说明。第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极高的沉浸感、极易的参与度和极深的专业性并存。历史包容一切,每一个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自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这叫“沉浸感”;每个人都能听听历史故事、讲讲稗官野史,人人都能参与;但同时要真正洞察历史,又非得第一流甚至超一流学者的功力才能达到。三个特点揉合在一起,魅力自然强大。
4月,锦江嘉祥教育处组织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活动
第二,借用并发挥一位小说家的说法,他说:“短篇比拼的是悬念,中篇比拼的是情节,长篇比拼的是命运”。那么,最伟大的小说家当属“历史”,因为它书写的,是全人类共同的命运。
第三,据说哲学终极三问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而历史和历史研究,大概是与这连环三问关联最密切的学科。
历史学科的人文主义特征,可以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学生)”贡献力量,例如通识课程开发,为学生活动或学生社团的智力支持,家长讲坛交流等。历史学科的“史鉴”意识和长时段(过去-现在-将来)思考方式,可以为集团、为学校的重大决策和头脑风暴提供智力支持。
集团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晨辉二街66号
集团邮箱
snowtapp.com(#替换为@)
邮政编码
610000
友情链接
嘉祥集团官方微信
© 2010-2024 半岛下载入口网站 版权所有蜀ICP备180258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