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uxin发表时间:2020-11-16 阅读次数:3057
2020年10月29-30日,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第五次学术年会暨第六次工作年会在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圆满举办。会上,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副会长、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校区校长张文川做了题为《聚焦新课改,探索好课堂》的报告,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教育智慧,共同面向未来。以下为讲话实录,根据速记稿编辑,如有遗漏和误听,请大家谅解指导。向讲者致谢!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嘉祥,代表优促会,对莅临今天会场的每一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很高兴又能和大家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一起探讨我们共同感兴趣的教育话题,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聚焦新课改,探索好课堂。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关于嘉祥教育
首先还是介绍一下我们的嘉祥集团。嘉祥集团总部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成立27年来始终坚守为生活美好、社会吉祥而努力的企业理念,坚守坚韧不拔、创造第一的企业精神,逐步发展成为实力雄厚、业态完整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半岛下载入口网站 公司是嘉祥集团于2000年创办的集K12基础教育、课外培训、国际教育以及教育服务为一体的大型民办企业。作为贯穿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全过程的西南地区K12学历教育的顶尖品牌,嘉祥教育布局成都、自贡、乐山、达州等地市,拥有11个校区,2万多在校学生,4000多在职员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成都七中、九中的指导帮扶下,通过全体嘉祥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近十年,学校的高考一本率平均分稳居全省前三,中考的重点率位居成都市榜首,学科竞赛也逐步进入全省前列,嘉祥教育以校风好、学风浓、质量优,享誉巴蜀。半岛下载入口网站 荣获全国品牌影响力教育集团,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西部十大中小学教育品牌,以及成都市社会责任担当奖等奖项。
半岛下载入口网站 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承投资教育,回报社会的教育理想,把培养有强烈社会责任感,高尚道德品行,宽厚通识基础,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和开拓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我们的董事长向克坚先生说:“嘉祥教育成功与否,不在于考了多少中考第一,不在于考了多少高考状元,而在于未来30年,50年,100年后,我们为国家培养了多少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因此探索实施面向未来,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形成健全人格,因材施教的教育才是嘉祥追求的好教育,我们将通过五力共育,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力争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学校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让每一个学生能在学校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办为师生发展负责任的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这就是我们嘉祥人追求的教育理想。
嘉祥教育课堂改革历程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实施数字教育的过程中,嘉祥教育走过了20年,回顾这20年,我们一直行进在探索好课堂,追求好教育的路上。从嘉祥教育20年的年度教研主题可以看出来,嘉祥的课改是从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两条主线并行的,它们互相交织,螺旋上升,而课堂教育改革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3年到2005年,我们分别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合作学习研究的实践,优化课堂设计,提高课堂效益这三个主题连续三年聚焦于高效课堂的探索。当时学校处于创办初期,老师来自四面八方,教学风格万千,课堂风采也是百花齐放。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我们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之路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并取得了一些进步,逐渐形成了嘉祥高效课堂的实施要点。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三、及时反馈,强化过手;四、辨识应用,拓展提升。在此理念的引导下我们进行了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先入模后出模,教无定法、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共识。化学组“四段式开放性高效课堂”获得区科研课堂一等奖,数学组“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感悟教学设计的研究”获得成都市政府的三等奖,英语组“情景体验式教学”也收到显著的效果,语文学科进行的“有效提问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也开展的有声有色。
第二个阶段是2006年到2009年,我们以这四个主题展开了我们的年度教学研讨,聚焦于生本课堂的探究,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习,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建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生本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心中有生,目中有人,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求为基础,以主动参与为特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通过实践探索,我们认识到建构生本课堂,需要强调三个转变、四个突出,把握四个基本程序。“三个转变”:第一是教学目标的转变,要变双基目标为三维目标,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更关注学习方法的掌握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第二是要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变灌输式的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第三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通过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二次开发,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问题串的引领,有助于结合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四突出”指的是:第一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为;第二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获得知识,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第三突出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第四突出能力,关注过程与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是“四个基本程序”,第一目标导学,以学定教;第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第三互动交流、及时反馈;第四反思评议、延伸拓展。这个时期嘉祥人在建构生本课堂方面也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数十篇教师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探究学生特点,建构生本课堂,我们学校的主研课题《民办名校学生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也获得了四川省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第三个阶段就是高阶思维课堂的探索期。这个主要是从2016年到2018年,学校分别以优化现代课堂、浸润核心素养;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习品质;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构建高阶思维课堂,展开了我们的年度教研活动。聚焦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高阶思维课堂的建构,从生本课堂走向高阶思维课堂是课堂的再一次升级换代,依据核心素养确定学科核心素养,再依据核心素养修订课表重组教材。这样的顶层设计下,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要积极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的路径和方法。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真实的探究,创造协作与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课堂成为师生学习成长的共同体,这样一来,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提升。什么是高阶思维,我们把学习认知的过程分成六个方面: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居下面层次的理解、记忆、应用被称之为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创造被称之为高阶思维,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主要是由问题解决、决策、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来构成,而要构建高阶思维课堂,我们认为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第一教学目标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更多是关注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课堂上很多时间都是用来进行反复的解题训练,这样的教学尽管能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但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也难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阶思维课堂学习目标需要聚焦与能力生成和素养的发展,让学生经历构想、发现、归纳、决策、评价等智慧学习与思维经验积累的构成,让学生在学科思维、学习思维、合作思维等方面形成高阶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第二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内容组织从学科逻辑转变为应用逻辑,以问题化教学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通过学习内容的任务化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将书本知识改造为等待学生去解决的系列问题和知识模块,问题要尽量采用真实情境,能有效触及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建构知识,学会高阶思维。
第三学习方式的优化,有利于高阶思维发展的学习应该是情境式的学习,是有意义,有深度的学习,是触及心灵深处的学习,也是深入知识内核的学习。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STEAM课程、综合社会实践课程等这些新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开展跨学科的学习,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四学习评价方式的变化。学习成果从知识验证转变成思维生成,是高阶思维课堂重要的转变之一,传统教学也讲究学习评价,而由于学习成果的评价,通常是以知识验证为主,学习成果的评价往往以低阶思维目标为主,高阶思维教学强调围绕每一个活动设计过程性、深层性、思维性的学习成果,强调学习成果的分析、评价、创造等综合性的评价。
我眼中的好课堂
关于好课堂,叶澜先生曾指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一些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概括为有意义,即扎实;有效率,即充实;深层性,即丰实;常态性,即平实;有待完善性,即真实。我们四川的教育家李镇西对好课堂有通俗的描述,他说好课堂就是有趣加有效的课堂。对于好课堂的定义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似乎也没法给好课堂一个绝对的标准,好比我们没法给每一个唯一的定义一样,但是不难发现好的课堂总有一些自己的特征,首先要有互动,有参与性,高品质的课堂无人置身事外,这样的课堂充分构建师生、生生、学生与资源,学生与世界多层次的互动,从而让师生得以共同进行知识的探索,这样的课堂能看到学生的参与与表现,只有学生参与了思想的对话,只有师生和生生之间展开了高质量的互动和学习,这样的课堂才能听见生命的拔节声。其次高阶的课堂是有效,并且高效的,有效指的是课堂教学能达成预期的目标,实现预定的目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相应的效果,而高效则指的是在相同的时间内能有更高的产出,最后促进学生心灵转向。柏拉图认为教育应该践行促进心灵转向的使命,让心灵转向仁爱,转向善良,转向智慧,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传达生命的气息,可见教育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理性与知识的堆积。也足以证明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这条鱼在乎”的情怀,什么是“这条鱼在乎”呢?有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暴风雨的早上,一位男士在海边散步,注意到沙滩的浅水洼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有许多鱼,上百条,上千条,然而过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太阳蒸发干枯,小鱼就会缺水而死,这位男士突然发现前面的海滩上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扔回大海,男士走过去问:”孩子这个水洼里面的鱼有几百条、几千条,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回了大海。其实这个故事恰好应对了泰戈尔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因此教育之“鱼”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向善,使人胸襟开阔,让人拥有这条鱼在乎的美丽心境。
如何构建好课堂
我们应该如何去构建好课堂呢?这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着手。
首先请大家看一看国家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是“一核”“四层”“四翼”。“一核”指的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是核心立场,解决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指的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是考察的目标,解决考什么的问题。“四翼”指的是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考察要求,解决怎么考的问题。其中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高考命题的“四层”,这个“四层”既回答了考什么,其实同样也回答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所以我们教学要关注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必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而要真正吃透“四层”还需要领会以下的要求:第一,必备知识的关注要有长度,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知识学习的情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真正吃透知识的内在联系、结构、方法,这个离散的、独立孤立的知识其实意义价值不大,知识的内核应该是结构性、方法性的东西。第二关键能力,要关注高度,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空间,包括学生的主动体验,分享交流和自主建构,让学生的思维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碰撞中得到发展。第三,学科素养要关注高度,课堂教学不应只关注学生的理解,要更多的关注学科思想的形成与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人文素养的积淀。核心价值要关注温度,高考要求学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养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传递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充分发挥课堂求真、向善、尚美的育人功能,以高考改革倒逼课堂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那么接下来我们的课堂改革又应该尝试哪一些方法呢?第一首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因此教育的过程首先是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科学知识获得的过程,课堂教育必须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体美俱进,全面发展。其次好课堂既有师,也要有生,在我们课堂上要看得见人的参与,课堂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知识传输,也不仅仅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探索,而是以学习为中心展开,教师应该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自然打开学生的心扉。
第三好课堂既要有道,也要有术。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深层意义,学是为了达到会学,只有既关注学会,更关注会学的课堂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好课堂应在启发、合作、探究等方面加大研究,通过这些外显技术层面的研究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境界,还需要在道上着力,可以从系统、变化、平衡的角度切入。用系统思考的方式教学,师与生的平衡,动与静的平衡,讲解与探究的平衡等因素,从而真正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让好课堂处于一种良好的生态平衡之中,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如果我们积极体悟课堂教学之“道”,合理的运用之“术”,道术结合,以道御术,那么我们好课堂的建设就会容易不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好课堂展现了教育自身的魅力,打造好课堂必须立足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学情实际,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好课堂的建设承载着我们教育人的梦想,体现着我们教育人的价值,好课堂的建设需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积极参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坚守我们的教育理想,为建构能点亮学生未来的好课堂作出应有的贡献。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以上所有文字内容均根据嘉宾发言整理,并由嘉宾授权“四川嘉祥教育”官微使用,版权归属嘉宾本人,未经嘉宾和平台授权许可,严禁转载、使用全部或部分内容。
集团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晨辉二街66号
集团邮箱
snowtapp.com(#替换为@)
邮政编码
610000
友情链接
嘉祥集团官方微信
© 2010-2024 半岛下载入口网站 版权所有 蜀ICP备180258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