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学术成果集

学术论文选登 |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研究——以部编版为例

作者:leiling发表时间:2020-11-10阅读次数:3131


戴佳陶成都市温江区嘉祥外国语学校

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诗歌教学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部编版教材的到来,全国各中小学逐渐开始使用部编版教材,注重古诗文的体裁选择的多样性,还更加注重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合理的把握,让学生真正了解诗歌的内涵。

一、引言

问题提出

诗歌以它独有的魅力影响着中国文化,给人心灵的洗礼,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一个象征。诗歌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我们现代人为何还要学习古人的诗歌呢?对于这个问题,古人早已在史料中给出了答案。“诗言志”四句之纂入《尚书·尧典》,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开山的纲领”,精辟地概括了诗歌的抒情特点和社会教育功能。我国的教育鼻祖孔子的观点最具代表性,孔子在谈及为什么要学习《诗经》时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荀子也说“诗言是其志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概括来说,“兴”,即激发人的思想感情“观”,即观察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群”是人们能体验到自我的体验。如今的诗歌教学理应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让学生懂得中国古典诗词历经岁月的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经典中的经典;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广泛的阅读,打下宽厚的基础,让诗词在孩子年幼的心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三是身临其境,感受诗人的创作,体会诗人的心境,得到自己的感悟。因此,在新教材来临之际,增加对诗歌教学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小学生学习诗歌,感悟诗歌的主要途径。

研究现状

诗词犹如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诗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从专家学者到一线教师,他们对小学语文古代诗歌的研究都卓有成效,本文关注的是中国古代诗歌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其范围略微缩小,以部编版为例。

例如戴婧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提出了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素养、优化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方法四个指导性措施,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对苏教版的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陈海波《浅析语文诗歌教学》一文详细地阐述了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难点和关键点,从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材入手,以插图为切入点,提出了图文结合、博取名篇、利用插图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张红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想象力培养研究》也提出了诗歌对于儿童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不同的角度切入,也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方法,一些我们容易忽视的东西,有时候会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巨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应学会把握和利用有效的资源辅助教学,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提供多样性的途径。

吕霄洁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诗歌教学的个案研究》中,详细地介绍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一年级诗歌教学的内容及编排特点,通过分类的思想,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措施,对本文分阶段教学策略的提出提供了参考。本文正是按照张春娟在《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诗歌教学策略研究》中所提出的分段模式进行的,通过分析小学语文低、中、高三个阶段诗歌的内容和特点,提出相应的诗歌教学策略。

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诗歌教学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教学。高瑞丽在《让诗意永驻童心——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诗歌教学的思考》中,以六年级教材中“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教学活动为出发点,提出诗歌与童心五个方面的关系,以及实现诗歌育人、养人的终极目标。对诗歌美育功能的研究不在少数,朱建峰在《感受诗歌的美——探析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同样提出了美育的要求,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媒体手段以读为本、领会诗意、感悟诗情;张艳《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发展学生审美素养的研究》则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还有孙清武的《古代诗歌教学八法》中涵盖了溯源法、形象法、比较法、描摹法、入境法、玩味法、游戏法、美读法八种教学方法。但是针对它们的论述却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系统的分析它们的实践过程,缺乏教学实例的支撑。总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继承前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方法,再不断的推陈出新,灵活运用,让诗词教学的课堂充满生机,焕发新的青春活力。

(三)研究意义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以新颖的形式、愉悦的氛围,再次掀起了国民学习诗词文化的热潮。学生和教师也通过间接参与,借助比赛检验了自己的古诗文化上水平,重拾了那些我们所忽视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良好的社会学习环境,给予一线教师教学更多的可能性,也为学生多方面的涉猎提供了更多的契机。首先,研究小学的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侧面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的理论需求,引起研究者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关注,并进一步对教师专业素养进行补充。其次,以部编版教材的使用为背景,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内容的变化过程中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成长需求的变化,对于丰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构成体系和专业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最后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古代诗歌教学现状的研究,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对教师的技能要求。教师增加了重视,更有利于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为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一方面广泛涉猎,自我提升,另一方面,传道授业解惑,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锦囊,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了提升。诗词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保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做到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延伸。与此同时,诗词教学的进行,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诗歌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增加对民族文化,对历史情节的认同感、自豪感。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法,通过收集有关中国古代诗歌教学的研究资料,分析国内小学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相应的情况统计。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论证,检验论文所提出的观点,不断修正完善论文观点。

、小学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时,应先对部编版小学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内容做一定的了解,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内容丰富,较人教版有新增的篇幅,例如明代唐寅的《画鸡》等。新版本的教材编写更为合理,考虑了每个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在各个学段编排上有特色,具有很强的衔接性。但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在进行古代诗歌教学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不仅影响着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也影响着小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欠缺,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年龄处于6—12岁这一阶段,在进行问题理解,原因分析时往往会由于自身经验的欠缺,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分析不够到位,理解不了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等问题。兴趣的缺乏,导致学习的被动,往往会在父母或老师的督促下被动地接受学校,稍有不当,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产生恶性循环。古代诗词,历经了千年岁月的洗礼,短小精悍,对于学生来说,积累不够,难以跨越历史的鸿沟,更难以达到对古诗词的理解,便没有对诗词学习的兴趣,他们往往会觉得诗歌生僻难懂,学习难度大,所以更多地愿意从电视、漫画书籍、动画片等愉快的方式汲取知识。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如果缺乏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是难免会力不从心,不仅难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谈不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于老师来说同样如此,两位老师,一位喜爱诗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涉猎,而另外一位老师对诗词并不怎么感冒,提不起来兴趣。在课堂上,前一位老师肯定更有激情,课堂的气氛也更为融洽,能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相反,如果老师都没有兴趣,怎样能够带动自己的学生学习呢?所以,培养师生共同的兴趣朝向也显得极其重要。教学,是教与学,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共同促进的过程。

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功利化,阻碍诗歌教学进程

素质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可谓根深蒂固。在大的教育背景下,考试中对古代诗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句默写背诵和诗词鉴赏上,功利化的学习也应运而生。在教学目的的选择上往往存在功利取向,应试思想严重,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略过甚至不教。以教会学生默写诗词、解释重点的字词为最终目标,忽视了学习诗歌的最初目的和最高境界,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学会发现美,创造美。很多时候都能看到,诗词吟诵、歌曲演唱、舞蹈,作为聚会场合中孩子展现自己的才艺,赢得了父母或者亲朋好友的赞赏,在这种附属内驱力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功利性十分明显。教师的教学思想的偏差,学生的学习思想的不端正,造成了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伴随着功利化的倾向,阻碍了正常的诗歌教学进度,不利于教学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学目标:重视背诵,忽视朗读过程

根据课后的学习要求,大多数古诗词会要求学生背诵,但小学低年级学段的诗词教学要求相对较低,课标指出“诵读浅近的古诗词,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即可。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重视背诵,忽视朗读,以学生是否能够流利地背诵诗歌为检验标准。而诗歌的教学大多以诵读为基准,在读通诗句,读出感情的同时,达到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过分地强调背诵,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长时间的记忆存储,往往会背了就忘,达不到真正学习的目的。特别是对于古今异义的词语或句子,强硬的背诵,学生未能理解诗歌的含义,导致书写时经常会出现错别字或者同音字替代。朗读的过程尤为重要,不仅是单纯的朗读,而是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锻炼,在丰富的情感表达下,对全诗的整体把握和美的享受,这对于教师的朗读能力、示范能力要求较高,在小学语文个诗词课堂教学中,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

教学方法:刻板单一,诗歌教学误读

文言文和古代诗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学体裁,在语文教学中有各自的侧重点。所以在其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均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应注意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诗歌教学时,应注重把握诗歌的整体性,不能将诗歌按照文言文那样教。现在许多教师会逐字逐句地翻译诗歌,会把诗歌每一个字都落实到位。从课堂一开始,就直击重点字词和句子,在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下,没有充分发挥人文色彩循序渐进,忽略了诗歌的整体意境。诗歌有“三美”,在于它的意境美,语言美和形式美。教师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通过自己对全诗的把握,结合老师所介绍的背景和补充材料,整体来感受和体会诗歌的美,而不是机械地接受教师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描写了什么,又传递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专业素养的欠缺,诗歌讲懂容易讲不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对象也是学生,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素养,对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知。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在部编版的教材下,更加重视对小学生的分阶段教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专业的素养,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讲授的知识过难或过易。例如,在面对一年级的孩子,老师要讲解于谦的《石灰吟》,“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尽管教师在课前做了铺垫,但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要怎样才能理解这背后的真谛和热血?又如,六年级的学生,在已经对诗歌有了很大的掌握的情况下,你还是按照传统诗歌的模式教学《静夜思》,便会浪费时间。所以结合学生年龄特征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缺乏儿童视角,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处于启蒙阶段你的孩子,如何保护他们的童心?如何放飞他们的想象力?儿童的视角进行教学,以平等的方式对话练习。课堂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课堂,是师生共有的,老师不应该一个人沉醉其中,诗歌容易讲懂,但是却不容易讲美。容易的是教授字词,把握字音,困难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懂诗的前提下,身临其境,进入诗歌,重回历史,感受诗歌的美,感受诗人的字句斟酌才是更高的境界。

、小学语文中国古代诗歌原因分析

从以上分析的问题来看,诗歌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一线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克服了许多不足之处,得到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经验。为了更好地促进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地发挥诗歌的人文魅力,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能力,我们需要加以探讨,这些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些不足背后的深层原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影响,学习效果存在差异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鉴赏能力的提高、审美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由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知,小学生6-12岁的年龄阶段,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特别是低学段的学生,处于认知和了解事物的初级阶段,其认知水平受限,受其年龄和性格特征的影响,在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上,在所难免会遇到困难,这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和全体性的参与。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阶段的教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差异,一方面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学生成长环境的不同,其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积累的程度均有所不同,不同的学生对文字有着不同的敏感程度和理解,这些对于诗歌的学习也有着客观的影响,使学习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二)“数字化”阅读习惯,诗歌学习是一把“双刃剑”

全民阅读呈现出明显的“数字化”趋势。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阅读,越来越方便人们的生活,但如此方便和快节奏的生活,一方面知识传能够更加便捷、快速传播,另一方面,阅读难免“碎片化”、“零散化”。许多时候,人们放下了手中的书籍,拿起来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这些新一代的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无可否认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与时尚,但同样也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在社会环境的驱使下,小学生会逐渐接受和尝试长辈的阅读方式,走马观花,并未深入的理解。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特别是对于古诗词的学习,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地去品味,而浮躁快速的阅读方式,不仅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反而还有可能会造成视力低下。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学作品,小学生的自我保护和鉴别能力较低,在挑选读物时,难免会接触到了不健康,不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小说、书籍、漫画。阅读这些读物对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是没有帮助的。所以,在时代的潮流和“数字化”阅读的背景下,小学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帮助,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下,甄别不同种类的阅读材料,全民阅读不能“只吃快餐”,也不能“只卖快餐”,更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的参与,推动优秀出版物创作出版、完善阅读设施、改善阅读条件、组织开展阅读活动,将具有更深厚文化底蕴的经典和精品力作,全方位呈现给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社会要鼓励和推动古典诗词“深阅读”的发展。《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的最大意义,不在于收视率,也不在于诞生了某个冠军,而在于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思考。因此,我们不应以“看热闹”心态去面对这类节目,也不应在学习、品鉴古典诗词中掺杂功利目的,而应在品鉴节目中“由表及里”,在学习古典诗词中“追本溯源”,让古典诗词成为生活资源和文化品牌。

(三)教师专业素养欠缺,终身学习意识淡薄

教师的智慧从“学不厌”中来,教师的仁德体现在“教不倦”上。如果没有“学不厌”的勤奋精神,没有新知的输入,数十年如一日地翻来覆去按照同一个套路讲同一个内容,要想做到“教不倦”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细水长流,必须要有“源头活水来”,要不断持续地学习,说明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语文靠的是积累,不仅对于学生来说,对于老师更是如此。工作的压力、日常教学任务的繁重、加之个人原因,留给自己阅读的时间更少了,更何况是阅读古典诗词,老师涉猎的少了,以至于在诗词教学时,往往千篇一律,对待不同体裁的诗歌都有固定的套路去讲解,从讲解诗歌开始,介绍诗人,介绍背景,勾划重点字词讲解,最后逐句翻译,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每一首诗都又属于它自己的韵味和独特之处,在教学时,应在教师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得到属于自己的见解和感悟,从而不断发展其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

(四)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线教师虽然有着丰富教学经验,但许多老教师并没有跟上教学时代的潮流,从城市到乡村,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受地域的差异,教学情况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教师普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存在着功利化的倾向,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方法过于陈旧,在策略的选择上单一呆板。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老师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堂课上下来,老师说得振振有词,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死抠字词,翻译句子,总结思想感情”的“传统老三套”的模式依然存在,在传统的“出串讲法”下,教师按照课本大纲,一成不变地进行教学,在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下,不仅是教学的内容的单一,更是诗词理解的单一,学习效果的单一。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进行教学,对不同的教学材料采用同一模式,忽视了多媒体的运用和教学游戏环节的摄入,造成了诗词教学时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学生参与性低,不利于教与学双边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缺乏对诗歌教学方法的创新,应在新课标和新教材指导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通过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建立起家校学习的桥梁。

(五)忽略环境因素诗歌教学呈单一化

家长要为孩子诗歌的阅读提供家庭环境。对于古典诗词,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学会课本上的就行了,平时宁可花“血本”让孩子们上英语培训班、钢琴培训班、绘画培训班等。家长不应以过于功利的心理去设定孩子的学习内容,而应当好孩子引导者和辅助者,应更多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去鼓励、引导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家庭和谐学习环境的创设,善抓根本,古典诗词就不会“热一热”就过去了,而是行之愈远,深度渗入生活土壤。同时,在学校中,诗词文化的氛围对于课堂教学十分重要,不论是张贴于走廊的标语,还是有意或无意识的培养,都会给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印象。无论是家校之间,校校之间,还是学生之间,建立起多方位的桥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我们学习古代诗歌,为进行诗歌教学,为表达文化自信,为提升生活品质逐步扩大优势。

四、小学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古代诗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随着新版本教材的不断推进,结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以读为本,初识诗意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在小学语文古代诗词教学时,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更加注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在课堂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去勇敢地表达,自信地表达,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在多样的诵读下,让学生读出“语文味”,读出韵味,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古诗兴趣和自信心,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真正提高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读”来获得感悟,通过“读”来整体感知,通过“读”来熏陶情感,通过“读”来培养语感。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不能单靠老师一句一句地串讲,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借助反复诵读来更好地识字,更好地学词,更好地析句,更好地理解内容。

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的不厌其烦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主动学习。在朗读时,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首先要让学生把握好诗的节拍和韵律,教学生认准字音和字词,逐句理解,读懂诗意。此时,教师要结合教材,根据诗歌的特点,创设情境,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例如在进行诗歌《江南》的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并伴有配乐,展现江南的柔美。“你们瞧!莲叶们谁也不甘示弱,一片一片地从水中探出小脑袋,争着向上长,去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它们呀,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热闹呀!”。教师在此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进行形象的表达,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美丽的景象,使得他们更容易在诵读的过程中,带着感情去读,细品诗句,有感诵读,用心去体会,便能更加容易的了解诗歌的含义。

(二)以生为本,培养诗趣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课堂中,应随时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关键。以生为本,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真实的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在课堂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相关的预习材料,让学生有一个最开始的初识印象。在朗读的过程中,要积极评价,让学生自己经历读诗、解诗,让学生亲力亲为,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对于读得好的,说得好的,要给予肯定和赞美,对于不足的同学要给予肯定和帮助,树立他们在学习诗歌之初的自信和信心。

例如在解读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可以设计想象说话的环节:什么又什么江南岸,让学生按照老师所给出的范例仿写句子,调动了学生自己丰富生活体验,在大自然中寻找素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他们自己心中的江南风景,“春花又红江南岸”、“蜻蜓又舞江南岸”、“翠鸟又唱江南岸”,教师不用多余的讲解,通过一次简单的说话训练,便让学生在适度的拓展中明白:在春风的吹拂下,江南又显现出一片绿色的、充满生机的景象。通过游戏环节的设置,“开火车”、分角色、扮演小老师、捉迷藏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为本,强调的是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爱好设计相关的教具,例如动物的头饰、事物的卡片等等。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心理,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并鼓励学生上台表演,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涨,对教师的教学也更为轻松,不但易于学生理解诗歌,加深学生的记忆,更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乘势引入相关资料,能保证学生面对重点难点疑惑点时,有充分的自主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收获的空间,促进学生视野融合,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

(三)与时俱进,更新传统诗歌教学观念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课堂和语文课本的教学上,而应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因势利导,开发语文资源,不断增强语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根本上有所提升。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更新传统诗歌的教学观念:一摒弃功利化的教学目的,不以考不考试为衡量标准,要以学生实际诉求为指导,否定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是要否定以课本为中心,不应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在用好教科书的同时适当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三是要否定以课堂为中心,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不应把师生禁锢在教室里。总之,诗歌教学的环境必须优化,诗歌学习的外延必须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四)学科融合,改革创新诗歌教学方法

伴随着新教材的持续推进,课程“融合”已经成为了教学中的一种新的思路。旨在强调各学科的相互融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界限,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性。语文作为综合性的学科,在日常的诗词教学中,可以有机地融合其他学科辅助教学。语文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它学科紧密相连,互相促进的。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抓住诗词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点,利用其它学科中的资源为诗词教学服务。第一:课堂导入,从音乐入手,结合具体的古诗情境,在还未进入正式教学时,便给予学生听觉上的冲击,率先一步带入情境。在朗诵诗时,同样可以配以伴奏,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进行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教学时,可以充分运用美术辅助教学,在黑板上画出草、火的简笔画,让学生动动手,怎样才能画出来风,让学生自由创作,发挥想象力,最后引出诗人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诗词教学中,同样能够将数学的方法带入语文课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到底三千尺有多长呢?通过一些问题的导入,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为诗歌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创造性,同样也在丰富在诗歌教学的内容。

(五)终身学习,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在学校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中可看出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其重要性同样不容小觑。因此,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尤为重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考虑:第一,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完善自我和提升自我,“博”读古典诗歌,“精”读古典诗歌,让知识达到内化,无论是诗人生平还是写作手法,要对诗歌的运用信手拈来,增强诗歌的理论素质;第二,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以学生的视角教学生,提高对教材或课外读物的甄别能力,提升自我对儿童文学,对古诗词的表达和展现能力,从朗诵、板书、表演等各个角度提升和发展;第三,使用并精通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在节约时间的同时,带给学生美轮美奂的感官享受;第四,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相关培训,即时接收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结合学校特色,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第五,注重团队意识,积极建立相应的诗歌教学考评机制,吸收团队优秀经验,通过考评机制,也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中,为小学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提供更多宝贵的实践经验。

五、结语

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使用,教师对于诗词教学有了新的方式和方法。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教师的“教”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学”。只有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

本次研究发现,在培养小学生的诗词学习的兴趣下,教师积极引导,不断更新传统诗歌教学的观念,改革创新诗歌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有利于更好的推进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进行,当然诗歌教学的效果同样也会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的实施,与师生的良好配合是分不开的。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需要教师对每一首诗歌教学作品进行深入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帮助小学生领会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字形式作品的主要特点和内涵,使诗歌这一重要的文化载体内化为小学生的人文品质,为小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婧.苏教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15.

[2]赖惠玲.浅谈低年级语文的古诗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74-75.

[3]吕霄洁.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诗歌教学的个案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7.

[4]王志义.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14-14.

[5]赵哲睿,杨继琼,杨曼灵.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7.

[6]张春娟.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诗歌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7]朱建峰.感受诗歌的美——探析小学语文诗歌教学[C]//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2018.


发表我的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 请先登录。

集团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晨辉二街66号

集团邮箱

snowtapp.com(#替换为@)

邮政编码

610000

嘉祥集团官方微信

嘉祥集团官方微信

© 2010-2024 半岛下载入口网站 版权所有蜀ICP备18025807号-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