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eiling发表时间:2020-11-10阅读次数:2250
刘巧玲成都市温江区嘉祥外国语学校
摘要:本次同课异构是基于实际的课题教学案例进行的教学研究,即通过课例研究,对教学问题进行不断探索、反思、修改的一个过程。从计划到实施到反思再到修改,经过一系列的过程最终形成《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设计,也让我从同课异构的探索之中学到了语文教学应该有的对话反思的精神,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必定是通过无数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打磨得到的成果。在同课异构的探索中,深化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深化理解教学的方式方法,学会关注学生,优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同课异构;实践探索;语文
一、引言
学界对“同课异构”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大多根据“同课异构”的操作形式与实施方式来界定,且多为描述性定义。如有学者指出,同课异构是指不同的教师在相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上进行同样教材、同等进度的“同名课”,以比较他们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实现相互学习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改善学生课堂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育比较研究方式。有学者认为,“同课异构”即组织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或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展示和观摩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交流。也有学者指出,同课异构应当使同一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承载不同的课程目标:“同课”可以理解为同一课程(或教学)内容,而“异构”则是从不同的课程目标入手构建起来的课程实施体系。[1]
二、课例研讨过程
(一)计划设计《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方案
设计《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方案。首先进行课文分析。《植物妈妈有办法》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是一篇科普文。以有趣的童话形式加以表现,为我们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文章写得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阅读兴趣,运用了诗歌的形式,读来朗朗上口,适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研读教材、教参之后,经过讨论,最终确定我们需要设计的版块: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理念、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目标:1.会认“植、如、为”等14个生字,会写“法、如”等10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3.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知道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4.形成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有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二)分工合作设计教学方案
在确定教学方案的设计版块之后,分工合作去设计不同版块的具体内容。参考了教材和教参,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课标的解读,将《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通读课文。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第一课时包含四个环节: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整体感知,初读课文;3.再读课文,集中识写;4.课堂小结,熟读课文。
我们设计了“再读课文,集中识写”的版块:
1.抽读、开小火车读、互读,赛读,集体读等方式,纠正学生的发音(注意多音字“得”“为”,以及翘舌音“炸”和“察”)。
2.带着问题读: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它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小组交流。
3.老师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小组讨论,应用怎样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看看谁的方法好?造词扩句,在实际的运用中帮助小朋友认识生字。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上台展示自己写的,老师评价反馈为什么写得好,或者让学生觉得哪里写得好,再带着一起写,小手举起来跟着老师笔顺笔画,观察这个字的上下左右的结构)注意“女”字旁的写法。
5.学生自由练习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学生能熟读成诵,想象画面,感悟词意;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的兴趣。第二课时也包含五个环节:1.复习导入;2.品读课文;3.演读课文;4.交流仿写;5.布置作业
我们设计了“品读课文”环节:
1.教师范读
2.学生先齐读,带着老师的问题读议第一节
文中的“告别”是什么意思,孩子问什么要告别妈妈?
那植物是怎样“告别”它们的妈妈的?(过渡到下一节的学习)
3.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第二节,知道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出示实物图片,认识蒲公英
讨论“降落伞”是指什么,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
4.学生分小组,带着老师的问题自选下面的三四节学习,全班交流
第三节:“山洼”指的什么地方?“带刺的铠甲”指的是什么?苍耳怎样传播种子?
第四节: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5.师生共同读议第五节,说说为什么“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它”?“它”是什么?
6.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熟读朗诵
之所以我们在第一次设计着重把这两个版块仔细设计,是因为我们根据之前制定的教学目标认为在小学低段主要是识字版块和阅读版块。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书写的时候注重培养现在的孩子的书写习惯。品读课文的环节,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在讨论中优化教学设计
丰富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植物王国里有很多植物,植物妈妈叫植物宝宝来和我们交朋友了,植物宝宝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呢?展示相关植物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板书出题目《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个环节整体感知,初读课文: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之后老师带领着大家一起读课文,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第三个环节“再读课文,集中识写”沿用之前的设计。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熟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并再次巩固一下学习的生字。
第二课时,第一环节,通过对上节课的生字词的复习来导入课堂,让学生齐读、小组读、分男女生读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第二环节,通过音频带着学生一点点地品读课文内容,感受植物宝宝们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第三环节,演读课文,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更加深入地把握文章的具体内容和课文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许多动词可以让学生加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动作。第四环节,仿写课文之中的句子,这个时候,老师需要提供一个支架,把仿写的格式先提供给学生,带着他们一起仿写,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一个环节,布置作业,让学生去查找其他植物宝宝如果要来到我们身边,是用怎样的方式呢?把具体环节丰富之后,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比之前的设计更具有实施的具体可操作性。说明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尤其是新老师一定详细的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做到环环紧扣。
(四)在实践后继续修改教学设计
1.在设计之前需要参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教参。
2.设计教学目标不能太多,并且目标需要细化,并且知道,哪一个目标需要老师用什么方法、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实现?
3.抓住重难点,用什么方式去突破重难点,难点在课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突破。
4.注重环节之间的衔接,并且在学生学习生字的时候可以采用学词识字的方法,在朗读生字的时候也可以带着做动作。学生写字的时候让他们注意观察字形和结构以及笔顺笔画。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找出记这个字的方法,最难的字教师一定要多范写。
5.记住学生的朗读层次:正确、流利、有感情。注意可以用语音语调和动作和更好地带入感情。
6.仿写,因为低段的学生,所以用固定的格式来引导学生。可以采用先说后写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言后再仿写。
7.拓展环节,主要抓住课后的问题,课文的结构来拓展。
8.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的是读书、认字的方法,让他们之后可以自己去课外阅读。
9.注重学生发言,关注每个学生。有的学生积极发言,有的学生沉默寡言,老师要注意话语霸权,倾听弱者。
(五)结合反思进行第三次修改,成为最终的教学设计方案
细细打磨这一节课。在教学本课时,老师要创设师生合作互动、生生之间互助互学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师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老师:植物王国里有很多植物宝宝,植物妈妈叫植物宝宝和我们交朋友,那植物宝宝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呢?就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植物妈妈都有什么办法吧?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初读课文: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2.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把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圈出来。
第三环节阅读课文,学词识字:1.首先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让学生熟悉课文。2.老师拿出词语卡片,讲解意思,让学生能够正确读词语。3.讲解一些动态的词语时候,可以带着学生做动作,让他们很好地感受词语所传达的意思。4.最后要检测学生是否认识了这些生字,可以采取开小火车的形式。在他们读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大概知道哪些词语对他们来说比较难,进行再次巩固。(注意多音字“得”“为”,以及“炸”和“察”)5.在他们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星星奖励制度,奖励读得标准的小朋友,以此来激励他们。
第四环节再读课文,集中识写:1.学生带着问题读: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它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小组交流。2.识记生字:小组讨论,用怎样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看看谁的方法好?造词扩句,在实际的运用中帮助小朋友认识生字。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上台展示自己写的,老师评价反馈为什么写得好,或者让学生说哪里写得好,教师示范笔顺笔画,观察这个字的上下左右的结构)注意“女”字旁的写法,“毛”“更”的关键笔画。4.学生自由练习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熟读课文:老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植物宝宝?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看看大家还记得他们吗?
我们设计的环节就主要参考了老师的教学建议,以及加入了自己的思考,最后设计出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磨课的过程来了解语文教学之中遇到具体的教学问题应该怎么办,怎么去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来打磨一个课。
三、基于磨课过程的教学反思
(一)拓宽视野
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拓宽视野,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 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在同课异构的课例研讨之中,我们不同的小组展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让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上课内容,用不同的方法来体现出来,实现了多角度多元化的研讨。拓宽了我们所有人的视野。
(二)智慧碰撞
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智慧碰撞。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采用了不同的教法,授课方法无所谓好坏,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我们的教学方案的设计都是融入了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的智慧,但是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和想法都会有局限的地方。所以当我们思维得到局限的时候,听到了老师评课和其他小组的讲课,开启了新思路,所以从开始的两个课时到后来完善第一课时,都是在不断探索新思路的过程。我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去打磨课。
(三)更新观念
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首先同课异构,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开课,所以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互相的听课中,可以参照别人的长处,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与研讨中,我们也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
(四)深化理解
我们认为同课异构的形式也促进我们更加理解课文的内容。深化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深化理解教学的方式方法,学会如何关注学生,在一个班级里面有积极发言的学生,也会有沉默寡言的学生,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话语霸权,倾听弱者。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课例研讨的形式是非常好的,但是需要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就需要大家的积极踊跃提问发言,我们才可以发现每个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才能更好地借鉴别的小组的优点,避免不足之处。这样的一种研讨方式不只成为一种方式,而是应该成为我们以后做老师应该有的教学研究过程,来不断学习新观念,融入新方法,更好地进行教学,在一个不断计划——实施——反思——修改——再计划——再反思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陈飞,李广. “同课异构”的范式建构与实践探索——基于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有效教学”现场会的思考[J]. 教学研究,2014,02:13-16+123.
[2]李莉. 同课异构的实践与探索 以纪念刘和珍君一课为例[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3]钱永. 同课异构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实践研究[J]. 文教资料,2014,06
集团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晨辉二街66号
集团邮箱
snowtapp.com(#替换为@)
邮政编码
610000
友情链接
嘉祥集团官方微信
© 2010-2024 半岛下载入口网站 版权所有蜀ICP备180258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