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eiling发表时间:2020-10-21阅读次数:3157
周柏蔚达州嘉祥外国语学校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就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者而言,人文底蕴更具有基础性。打造人文性课堂,是增强学生人文底蕴,实现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人文底蕴的地位”、“人文性课堂的特点”、“人文性课堂的价值”、“人文性课堂的价值”四个方面阐述了打造人文课堂的重要性。
关键词:人文;课堂
一、人文底蕴的地位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文明以止,人文也。”《辞海》中对“人文”的定义:“人文指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学生的人文底蕴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三个基本要点。
人文积淀: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人文情怀: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艺术表达能力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及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学生的人文积淀主要关涉学生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人文情怀则主要关涉学生对人类自身的态度,审美情趣则是学生生活的修养和提升。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意见”的指导下,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文化基础”方面,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就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者而言,人文底蕴更具有基础性,完全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可见,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我们倾力打造人文性课堂,是增强学生人文底蕴,实现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二、人文性课堂的特点
人文性课堂是指能体现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底蕴的课堂,其特点大致如下。
(一)生本师根各得其宜
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课堂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和需求,认真、科学地备课,恰当选择课型,合理设计课堂流程。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后,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导和主体齐飞,师生各就其位,各施其职,各尽其力,各得其宜。
(二)师生一体有效互动
行课中,师生一体,亲密无间,紧密配合,全力以赴,紧紧围绕目标和任务,真实有效地互动,学生参与度大,保持着适度的亢奋状态,张弛有度,小组合作,相互激励启发。这种师生一体,避免了教师满堂灌,消除为了互动而互动,搞形式主义那一套的现象。
(三)钟爱美好追逐诗意
教材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呈现在课堂上,课堂氛围、课堂形式、课堂流程、课堂高潮中往往也有美好如诗意一般的东西值得师生去钟爱和追逐。人文性课堂,竭尽全力钟爱和追逐这些美好的东西,可以说这是人文课堂的最高境界。
三、人文性课堂的价值
(一)人文课堂真正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为什么要爱学生,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是他自己的唯一,尊重个体生命就是尊重个体生存和生活的权利;二是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德”。师德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的核心是“爱与责任”。作为教师,不仅要满怀对学生的真心关爱,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生存心境。只有师德高尚的老师,才能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状态的引领者。课堂是连接师生教与学的最重要的场所,在人文性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爱、激励体现得最为充分。
(二)人文性课堂体现了师生真诚合作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在人文性课堂中,教与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真心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互动合作,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显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感受、理解,在教学相长中展示生命活力。
四、人文性课堂的效益
(一)充分发掘教材的人文因素
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是中外文化的瑰宝,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高效催化剂。要提高人文性课堂的效益,首先必须充分发掘教材的人文因素。
众所周知,创造资源很难,整合资源较易;创造资源很慢,整合资源就快。整合资源可使效益达到利益最大化,可以说,资源整合是快速轻松达成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是教育资源的整合者,最好的教师就是教育资源最好的整合者。在人文性课堂里,教师摈弃机械、孤独地传授教材的知识和技能的陈旧教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使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发挥出整合的优势,这对提高教学效益能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是非常丰富的,文化、艺术、美学、哲学、历史、服饰、习俗、节日等等,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时机,任何一个人文因素——感人的故事、高尚的人格、坚毅的品质、可贵的精神、美好的事物、动人的场面、正确的道理、哲言、诗句、美景、名画、符号等,都能激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把学生引向或高尚或平凡、或广阔或幽深、或深沉或透明的体验中,使每堂课都能感受到人间不同的美好,获得多种多样的人生感悟,从而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珍惜光阴,发愤学习,从而获得更高的教育效益,这是催化效应的结果。
(二)真正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
毛泽东有句至理名言,叫做“人的因素第一”。人文性课堂的核心在人,凸显出教师和学生活生生的人的因素,这就犹如强大的动力机,激发出师生双边的内驱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教师要具有人文情怀,尊重和鼓励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角色,真正作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摈弃“师道尊严”、“一言堂”、“满堂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营造出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竭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 、舒适、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轻视、更不歧视任何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对待每个学生,在人格平等的对话中同学生交往,用爱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真正实现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使课堂成为真诚合作,倾心交流、充满温馨的课堂。一堂充满人文性的课,应该是一堂教师引领学生体会、感悟的课,在这种课堂中,教师非常明确自身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学生真情的尊重,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师生的思维碰撞、智慧火花、情感交融充盈在课堂中,教师以尊重、爱心鼓励学生,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回馈给教师,课堂就会充满和谐美好的人性光辉,活动效率自然就能提高,提高教学效益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切实做到人文与学科有机结合
做到人文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落实课堂学科教学知识、技能任务的同时,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知识的积累,增强学生人文底蕴,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促成全体学生在自由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一位化学教师上“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一课,以明朝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导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叫同学们互相分享一下这首托物言志诗的寓意和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同学们感到诧异:怎么化学课讲古诗词呢?于是,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很快讨论结束,老师总结说,这首咏物诗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是咏石灰,实际上是托物寄怀,表达诗人高洁的理想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然后老师话题一转,问道:为什么石灰这种物质可以成为作者托物言志的对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反应原理。学生热情高涨,师生共同分析:“千锤万凿出深山”所得的物质是“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烈火焚烧”在化学用语中的正确表达是“高温灼烧”;“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清白”指的是“氧化钙”的颜色;诗中涉及的化学原理其反应方程式是:CaCO3高温CaO+CO2↑。这堂课很成功,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原因就在于老师深挖了教材的人文因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了人文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不能冲淡更不能挤压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学科技能的训练,要充分利用学科教学改革中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建立情境——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从导入、设问、讲授、交流、讨论、活动、训练、课件等环节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充分利用媒体图、文、声、形并茂的优势,把学科知识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耳目一新,易于理解接受,让教材的人文知识和课堂的人文气氛起到催化作用。
(四)把积淀转化为情怀、审美和育人
借助“实践文化”的理念,让学生在行为上体现或在心理上体验,把人文的知识积淀转化为人文情怀,进而进行人文审美,自然地受到浸染、熏陶和升华,学生才算是具有了教养。比如,我们教学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师首先表情诵读,接着让学生熟读成诵,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明白如话的内容,体察诗歌表达出的乐观旷达的豪情,在完成这种人文积淀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心理上去感受这首苏轼被贬黄州两年,处境十分险恶,生活也很困苦的时候写成的诗,理解诗人面对人生风雨而不怕挫折的人生态度,理解诗人的这一份在逆境中具有的旷达情怀,这就把知识转化成了人文情怀。如果今后事业和生活出现了逆境,也能像苏东坡一样有这样一份不怕挫折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旷达的豪情。这样,就获得了美感,升华了自己。
“教育的生命在于生命的教育”,从本质上讲,人文课堂就是生命教育的有效场所,可以说,人文课堂的精髓在于整体育人。这不仅因为这种课堂关注生命个体,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天性,启迪学生灵性,促进学生主动性,激励学生创造性,契合教书育人这个根本,而且这种课堂的人文积淀能促进学生对人文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人文情怀能使学生关切人的生存和发展,审美情趣能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由此看来,人文课堂的确能够整合教材的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学生的人文情愫诸方面的教育资源,产生出整体育人的功效,促成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和合格的社会公民。从这方面看,我们可以这样说,人文课堂是整体育人的脉脉温床。
集团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晨辉二街66号
集团邮箱
snowtapp.com(#替换为@)
邮政编码
610000
友情链接
嘉祥集团官方微信
© 2010-2024 半岛下载入口网站 版权所有蜀ICP备180258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