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克坚:以晏阳初为人生坐标

作者:zhangxiaokai发表时间:2020-09-27阅读次数:4798


“欲得清风传万古,须如明月映千家。”40岁前夕,嘉祥实业集团董事长向克坚将友人赠予自己的一副对联郑重地悬挂于办公室之中。这句话,替代30岁时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成为他新的行走坐标。

变换的背后,是向克坚对于“生命意义和财富价值”的重新思考——“我认为,这些财富并不属于我个人,它是时代和社会赋予的,理应属于社会,而我仅仅是这些财富的‘代管者’,应当用这些财富好好回报社会。”

他曾向全体教职工抛出一个问题:“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更多是为族群、血缘负责,中国的教育,不过是在训练与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你们同意吗?”

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反思,向克坚选择以“教育”作为回报社会的终身事业。20年时间,他把嘉祥外国语学校从一所持续亏损的新建民办学校,发展成为中国民办教育品牌学校,影响力从成都辐射至川内其他地区,乃至全国。嘉祥要培养的,绝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和卓越领导力的人”。

要实现这个目标,嘉祥也始终坚守着向克坚提出的“三个坚持”原则——坚持不从教育拿走一分钱,坚持“办百年名校”的愿景,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性不改变。

向克坚推崇晏阳初,他说,晏先生给后人留下的不是资产和财富,而是影响千万人的平民教育精神。在向克坚的理想中,嘉祥也要成为未来“优质教育的代名词”——要留给后人“一种精神,一些品质,和一份对社会的担当。”

危机时刻,逆商业思维的抉择

2006年,嘉祥外国语学校走到了最艰难的时刻,面临生死抉择。那天,向克坚正要出差,上飞机之前接到一个电话,是银行打过来的,告诉他4000万的贷款计划取消。那正是学校急需资金的时候,对向克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6年前,向克坚带领团队投资2.2亿元,创办了这所大型的现代化学校。从2000年到2006年,学校亏损总金额达5000万元以上。

是卖学校保土地,还是卖土地保学校?

就在这时候,前后四五批次人找到向克坚,提出要收购嘉祥外国语学校。其中一位几次三番找到他,出价一直往上涨。最后,向克坚问他:“我如果卖给你了,你能不能帮我找块地,我再建一个学校?”对方听后,终于选择放弃——“我听懂了,你是真的不想卖。”

当年,与嘉祥同时拔地而起的民办学校总共有8所。《民办教育促进法》是在两年之后的2002年正式出台,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所有学校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嘉祥要怎样做才能在一片“乱军”中突出重围?与其他学校扩大生源的方式相反,向克坚采取了“收缩规模、坚守办学品质”的发展战略。嘉祥外国语学校从一开始便严格控制生源人数和质量,第一届招生仅389人,占学校实际可容纳量的1/10。

1999年进入公司、如今是半岛下载入口网站 副总经理的蒋涛,还记得当年招生的情景:“几乎把整个集团的资源都汇集起来了,调派出所有的车、所有人员,整个公司只留下基本行政人员,全都外出招生。一所新建的学校还没有声誉,为了招到好学生,就往更偏远的地方去,很多地方没有高速路,车一开出去就是五六个小时,或者一整天。”

投入大,招生少,学生人数不足导致学费根本无法支撑学校的运营成本,严重时甚至连教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这所投入了向克坚和整个团队极大期望和热诚的新兴学校,终于走到了十字路口。

全家福:幼时的向克坚和父母、兄弟姊妹

向克坚将如何抉择?了解向克坚的人都知道一件事情:当初为办好学校,他做过一个逆市场原则的举动:当时政府规划学校占地面积只有80亩,而向克坚主动跑到规划局,申请将原先计划用于房地产开发的150多亩地改为学校用地。要知道,商业性用地与公益性用地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差别。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向克坚说:“我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因为办学困难,抵挡不了诱惑,再打这块地的主意。”

他解释,欲望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很难抵挡欲望的诱惑,所以我把自己像奥德修斯那样绑到“桅杆”上。

既然办学困难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又是什么让向克坚感到进退艰难?

十年前,向克坚从四川一家国企辞职,跟着他辞职下海的,还有十几个伙伴。作为创业团队的引领者,向克坚认为自己身上肩负着责任,“我特别感激当年这些和我一起下海的伙伴,他们抛弃公职义无反顾跟随我,完全是基于对我的信任和认同。而我,则必须对得起他们。”正是心里的这份责任,让他不得不慎重。

很快,家庭给向克坚的决心增添了至关重要的一枚定海针。

向家兄弟姊妹众多,向克坚排行第九。虽然父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但向家的“家庭议事、共同决策”习惯还保留着。哥哥姐姐们尤其对这位“九弟”做的教育事业十分上心。

向克坚在家庭会议上将学校面临的困难向家人们提出来:眼下的情况,学校有两个选择,要么降分录取,保足够的学生数量;要么保证生源质量,坚持品质办学。选择后者,则意味着更多资金投入,更多亏损。

问题抛出后,有些出乎向克坚意料的是,家人们没有丝豪犹豫,反倒一再鼓励这个幼弟要坚持初心,坚守品质,用长远的眼光将学校继续办下去。

当时,房地产行业正处在飞速上升阶段,土地是稀缺资源,而这次家庭会议的结果是,向克坚要“卖土地保学校”——他将2000年前累积下来的以土地形式存在的大部分财富转手他人,只零散留下一些在当时位置偏远、不好出手的地块。

更让向克坚感动的是,所有嘉祥员工和他一样选择了坚持,管理层主动降薪30%,普通员工降薪10%,以支持学校的发展。这一降就是好几年。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终于得以保存下来,这才有了后来的蓬勃发展。

向克坚的家传

“嘉祥,是我父亲的名字。”向克坚说。回顾教育这条路,向克坚时常谈起自己的大家庭。他说,“我今天做的一切,都是有家庭作背景的,都有家庭的参与和支持。”

这个家庭的不同之处在于,兄弟姊妹们聚在一起,从不谈论家庭俗务,也不询问彼此生意做得如何,反倒最关心九弟的教育办得怎么样。

作为嘉祥董事长,向克坚每年要面向全校教职员工作两次报告。他笑称,刚开始,哥哥姐姐们最担心弟弟的报告做不好,每次聚在一起都免不了要讨论——九弟最近的报告做得怎么样?讲话脱稿了吗?有没有磕磕巴巴?对教育的理解到位吗,有没有更深入?“教育”,仿佛是刻在这个大家庭血脉里的东西,被所有成员视为最最重要的事情。即便到现在,二哥已经年满八十,还时常在微信上给向克坚分享教育文章,就当下的教育话题与向克坚进行讨论。

向克坚认为,其根源在父母。国民政府时期,向克坚的父亲做过军官、当过校长,满腹才华,写得一手好字好文章,称儒将不为过。母亲14岁就加入了川东地下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朱德的女儿共同发起了四川保路运动集会。后来又做教员,在那个时代算知识女性了。

向克坚从小被哥哥姐姐轮流带大,与父母生活的时间并不多,未过而立之年,父母亲又相继离世。尽管如此,这对教育夫妻留给这个大家庭的氛围和品质,早已经成为家族基因,潜移默化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

那是一种“乐观、和谐、民主、自主;重视知识,重视教育,重视个性发展”的品质。

向家曾经经历过大起大落。解放之时,向克坚父亲的身份是成都军分区后勤部部长,解放之后,被安排进革命大学学习,后又参加劳动改造,在离家很远的川藏线上修公路。从川藏线上回来之后,又到成都汽车总站做搬运工。

在向克坚的印象中,父亲并没有因为现实际遇的落差而心生沮丧。无论条件怎么艰苦,他依然爱听京剧,闲下来的时候爱喝点小酒。修公路那些年,他结识了不少大山里的朋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逢年过节,这些朋友们只要上成都,总要给向克坚家里带点山里的好东西,山珍、牛肉,甚至还有相当稀罕的蜂蜜、蔗糖。

当年成都新南门河湾附近有一个大院子,住着38家人。离大院子不远是一个小院子。唯一的差别是大院子里是草房,小院子里有瓦房。向家就和其他四家人一起挤在这个小院子里。向家人口最多,在幼年向克坚的记忆里,家里常常缺衣少食,但从来没有缺过欢歌笑语。

出生在前面的几个哥哥姐姐,都接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能歌善舞。向克坚印象最深的是,每年过年,兄弟姊妹们都在院子里载歌载舞。其他几家子女少、粮食更充足,便把家中吃的端出来,整个小院就一起欢欢喜喜地过年。所以直到今天,向克坚依然对音乐和艺术保有一份热诚和喜爱。

往事重提,向克坚眼中流露出对父母亲深刻的怀念与敬意。解放时,父亲舍不得这片生他养他的故土,坚持要留下。

解放之后,家里清洗一空,向克坚曾经想寻找一张父亲年轻时的照片,一无所获。但父母亲的为人处世,父母亲对真理的坚持,对公正公平、世界大同的追求,都成为向克坚心中的高点。

跌宕半生,终得“嘉祥”

向家的大起大落,没有让向家的家风丢失。而向克坚也曾经历过几起几落。这些跌宕一次又一次让向克坚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直至彻底醒悟。

向克坚小时候是出了名的“霸王”。他摊开一只手掌,指着自己一根伸不直的手指:这是当年玩火药炸的。再换过另一只手,指着上面的一条陈年老疤:这是玩匕首扎的。小时候,向克坚学过一段时间武术,仗着自己会点功夫,天不怕地不怕。在成都龙江路小学,他是公认的“费头子”(成都方言),后来转学到金沙寺小学,又当起新学校的小霸王。最后的结果是,向克坚同学直到小学五年级也没能戴上红领巾。

四川嘉祥实业集团创业团队

对这样一个堪称“顽劣”的孩子,父母亲和哥哥姐姐更多时候以批评引导为主。直到五年级的一天,向克坚和同学逃课玩小孩子的赌博游戏被父亲撞见。与赌博沾边,事情闹大了。向父把儿子带回家,全家上阵狠狠“修理”了一顿。那是向克坚最后一次挨打,他记得很清楚。

母亲问向克坚:你好好想清楚,是真的不想读书了?

向克坚回答:不想读书。

母亲说:既然你不想读书,你嫂子刚刚生了孩子,那就留在家里带孩子吧。

这是向克坚的第一个人生低谷。

那之后,向克坚就真的留在家里全心全意带孩子。这样过了大半个学期,母亲再次问他同样的问题:你还想读书吗?这一次,洗了三个月尿布的向克坚终于收敛起顽劣的性子,告诉母亲:我想读书了。

再进学校,向克坚开始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教书的姐夫把他托给了一位同样循循善诱的班主任。一个学期之后,他的成绩从刚入学时的班级最后一名上升至前20名,两年之后以班级第7名的成绩考上了成都树德中学,走出了第一个低谷。

2020年,记者陪同向克坚回树德中学,看望母校的老师。作完演讲,他下台握着已经满头白发班主任的手说,我当年犯了错,你把我班长的帽子摘了,我好失落,但是你为了鼓励我又给我安排了其他职务,还在接任我班长的人选问题上征求了我的意见,给我心里面很多温暖。向克坚对记者说,班主任对待学生和管理班级的方式也影响了我日后企业管理的风格。

向克坚的第二个人生低谷是1981年,高考失利,向克坚的分数只够读中专。

是复读一年还是接受现实?向家教育子女的方式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负责。想到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向克坚决定去读中专。姐夫陪向克坚去填志愿。他坐在姐夫自行车的后座上,从金沙寺往树德中学,一路上,姐夫都游说向克坚,现身说法告诉他知识的重要性、文凭的重要性。骑到天府广场毛主席像前时,向克坚一下子想通了:回去!再读一年!姐夫把车头一转就回去了。

回去之后,哥哥姐姐们给向克坚凑齐了学费和生活费。复读的这一年,真的就是“头悬梁针刺股”,向克坚说,“亡命地读书。”

第二年,向克坚考上了重庆大学,又一次走出人生低谷。重庆沙坪坝、两路口、朝天门、南温泉留下了向克坚的脚印。向克坚回忆大学生活时说,当时领带很时髦,他便利用课余做领带生意,但是最后发现领带夹的投资回报最高……向克坚的商业天赋在那个时候初现端倪。

向克坚40岁之后的人生格言

向克坚第三次人生低谷是在多年以后。那时的向克坚已是嘉祥集团的董事长,年近四十,坐拥几亿资产,人生好不得意。但就在那年,向克坚意外卷进一场漩涡,不得不与外界断绝了一切来往。在孤独与迷茫中,向克坚得以转向内心与自己对话——我是谁?我将向何处去?人的价值在哪里?怎样让自己活得真正有意义?

几个月之后,向克坚把自己前半身的座右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从办公室取下来,换上了一副朋友送的对联:“欲得清风传万古,须如明月映千家。”

对联的更换,实际也是心境的转换,这时的向克坚决心做一轮映照千家的明月,将对功名的追求上升到对精神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很快他“相遇”晏阳初,并把晏阳初作为自己人生的坐标。

经历半生跌宕,起起伏伏,向克坚说,“人生的挫折是难得的收获,是我的财富。”幸运的是,向克坚终得嘉祥,父辈的精神母体孕育出的精神种子在向克坚身上开始生长。

他说,做教育是向家所有儿女对父亲母亲的深切缅怀——“这种缅怀,不是简单的儿女情长,而是延续父母亲的意志,站在一个同样的高点上向他们致敬。”

用慧眼识人,以真心用人

“嘉祥人”向克坚的身上有一些典型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影响到整个嘉祥集团的文化风格。

集团副总经理蒋涛将向克坚视为自己的“引路人”,他用四个词形容他眼中的向克坚——

他“激情”,为了做好教育这件事情,总是保持着充沛的精力、马不停蹄;

他“通透”,有什么问题都摆到台面上讲,简简单单,这也成为嘉祥员工的处事风格;

他在教育方面充满“创想力”,这源于他对教育的透彻思考,让嘉祥外国语学校在很多方面走在教育领域的前端,比如,嘉祥曾经最具特色的衔接课程(包括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高大衔接)、中学生导师制、精英人才计划;

第四个,是“整合力”。他身上兼具教育性与社会性特征,非常善于整合不同领域的力量,包括放低心态去吸纳各方意见,这让他“高屋建瓴”的同时,抛出的每一个决策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落地的可能性。

晏阳初先生的思想和为人深刻影响着向克坚。图左二:爱因斯坦,右一:晏阳初

蒋涛坦言,最初吸引他放弃当时国企“金饭碗”跳槽到嘉祥的,是嘉祥的企业文化。当时嘉祥提出了三个关键词:军队、学校、家庭。

当他进入到嘉祥团队,他首先感受到的是高效率,这个团队有像军队一样严谨高效的运行机制,有“坚韧不拔、创造第一”的激情。同时,它又是一个人人求上进的“学校”。董事长向克坚十分看重员工的“学习力”,他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善学者”,他以自己的经验告诫员工,“在生活中,一次危机、困难,一个十字路口,一次偶遇,一个交集,都能够给你带去养分,你要能够学会去吸收。这就是善学。”

向克坚将蒋涛从服务业引入地产业,再引入教育行业,他要求他成为一个“讲逻辑的思考者”。他常常对员工、尤其管理者说,“事事要讲逻辑,不能随性”,“我可以随性,因为我更多代表的是公司的人文层面,但是你们作为公司的中坚力量,做基础管理,你们一定不能随性。”

向克坚有一句话,叫做“没有不好的部下,只有不善用才的领导。”

推动嘉祥外国语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中坚力量,很多是向克坚请来或者发掘出来的,他识人用人的能力让很多人服气。比如,第一任校长郭燮南,是向克坚专门聘请来的,他的行事作风为嘉祥外国语学校奠定了最初的底色。再比如,一手将成华校区团队带出来的余军校长,是向克坚发掘的。

余军形容自己是“草根干部”,在嘉祥,这种接地气“草根干部”是最受欢迎、支持率最高、最得“民心”的。

她还记得自己当时刚辞去高校教职来到嘉祥,向克坚第一次找她谈话,有一句让她至今记忆深刻,他说——这个学校的未来是属于你们。第二次谈话,向克坚邀请她尝试做管理。就这样,余军在嘉祥一路从基层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主任助理、招办主任、办公室主任,到校长助理、小学校长,然后以校长身份筹建成华校区,带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让成华校区成为嘉祥本部之外第二座“高峰”。

还有嘉祥派驻小金县的支教团队领队杜爱虎老师。向克坚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正在甘孜藏区支教。了解了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却关心偏远藏区教育的小伙子之后,向克坚力邀他加入嘉祥,他对杜爱虎说,“你可以加入嘉祥,培养更多的‘爱虎’,这样就可以造福更多的贫困学生,而不是把自己的精力陷在一所学校,帮扶每届十多个学生。”

在学校时,向克坚常邀请老师们共进午餐,一起畅谈,地点就在学校旁边向克坚的家中,被称为“向老师午餐”,或“向老师会客厅”。这样的谈话,可能会触及教育非常深的领域,也可能只是解决当前工作中某些具体问题。大家畅所欲言,热烈的气氛能持续四五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向克坚在老师们眼中的形象从来不是一个正襟危坐的领导者,余军校长形容他,“儒雅,你很难看到他发脾气”。更多时候,他是活跃、幽默的,因为爱唱歌跳舞,聚餐的时候,你能看到向董事长直接到台前跳起来了。受他带动,嘉祥团队始终像一个活泼泼的青年,老师们都很放得开,舒展且开放。

很多教师在嘉祥一呆就是十几年,这在民办学校很少见。被问及原因,“归宿感”是老师们最常说的一个词。

2017年11月23日,在嘉祥工作了17年的吴丽校长退休。这一天正好是感恩节,当吴丽从嘉祥锦江校区中学部实验楼走过的时候,她惊诧地看见红色绸布被迎风扯下,大楼上醒目地书写着三个大字:“吴丽楼”,还有一句所有嘉祥人都知道的、吴丽常说的一句话: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吴丽的泪水夺眶而出。

被感动的,不只是吴丽,还有把嘉祥当做“家”的每一位成员。有人说,自己因为这一幕而获得了“长久的力量”,因为每一个将青春献给嘉祥,为嘉祥而奋斗过的人,他们都被铭记。

十年来,嘉祥公司每年投入800万元,严格兑现教师的福利待遇。除了各类保险、公积金、住房补贴,嘉祥还成立了“嘉祥教师退休养老(补差)基金”,嘉祥公司首期捐款1000万元,并将嘉祥教育所属学校每年净利润的10%注入基金,以保证嘉祥教师退休后的待遇不低于同级公办学校教师的退休金标准。这在国内民办教育体系中,尚属首创。

向克坚常对老师们说的一句话是,“你们安心教书,钱的事,交给我。”

早在向克坚23岁时,他刚参加工作,有幸入选第二批中央讲师团,到湖北孝感地区南部的汉川支教。

他被安排为其中一个培训班的班主任,教英语和计算机。学生都是比他大三五岁的乡长镇长。向克坚不是师范出身,更没有执教经历,所以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工作基本在摸索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教育情怀也逐渐萌芽了。

那时,每天早上,向克坚看着乡村老师划着小船去接渔民的孩子,傍晚时分再把孩子一个一个地送回去。如果渔民当天收成不错,就会赠给老师几条鱼,收成不好就只能报以歉意的苦笑。学校的老师就靠着家长送的水产糊口养家。他们日复一日,心甘情愿地撑着船,往返于“学校”和渔家之间,为孩子们搭起了通向未来的桥梁。

向克坚说,嘉祥要培养的“好学生”,绝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和卓越领导力的人。

图为考上哈佛的学生顾灏洲与向克坚董事长合影

向克坚和学生社团成员在一起

向克坚那时便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倘若有朝一日涉足教育,一定不让我们的老师为生计而奔波。对于钱的事情,嘉祥从来没有让老师们失望。不止如此,向克坚还兑现了他曾对余军说过的那句话——“这个学校的未来是属于你们”——2015年,在向克坚的主导下,嘉祥教育启动股权改革,推行“合伙人制”,让老师们真正成为嘉祥的主人。

向克坚这样总结嘉祥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个人的嘉祥,第二个阶段是管理团队的嘉祥,第三个阶段是嘉祥人的嘉祥。最终,向克坚要办百年嘉祥,一个属于全社会的嘉祥。

“须如明月映千家”

从2006年到2016年,十年大浪淘沙,一大批民办学校销声匿迹,包括当年与嘉祥同时兴办的多所学校。嘉祥活下来了,不但活下来,这十年还是飞速发展的十年。

2009年,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建立了第一所分校,成华校区。截至目前,嘉祥布局遍及川内4市9区,共计运行幼儿园6所、小学7所、初中6所、高中6所、高中国际课程班1所,在校学生20000人。如今,嘉祥已成为集K12基础教育、课外培训、国际教育、教育服务为一体的大型民办教育集团。

2016年,国家出台《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有关民办学校营利与非营利的问题引人关注。十多年前,嘉祥刚成立时候,民办教育还是新鲜事物,如今,资本市场的更进一步介入,让民办教育的体系越来越庞大的同时,也乱象丛生。

对于“嘉祥是否上市”,很多人在观望,其中包括嘉祥的教师和家长群体。向克坚因时而动,给所有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嘉祥教育主体永远不上市——“我不希望将一个塑造下一代思想和灵魂的事业轻易交给一切以利润为导向的资本市场手中。”

从最初的“卖土地保学校”至今,嘉祥充分诠释了什么是对“教育初心、教育品质”的坚守。多年来,嘉祥从未将房地产业、服务业与学位捆绑;学校办学结余全部用于教育,向克坚提出“不从教育拿走一分钱”;为保证教育主体不受影响、不冒风险,整个集团公司的运营以稳健为策略;在稳健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经营,以此收益来补贴学历教育的高品质运营,形成良性循环……

2018年,嘉祥提出了“打造嘉祥好教育”概念。从“大教育”走向“好教育”,是嘉祥对“不忘优质教育初心”的进一步回应。

所谓“好教育”,即好校长、好学校、好教师、好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在一次职工大会上,向克坚曾向全体教职工提问:“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更多是为族群、血缘负责,中国的教育,不过是在训练与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你们同意吗?”

向克坚不同意!他说,嘉祥要培养的“好学生”,绝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一直认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和卓越领导力的人,才是真正的社会精英。”

当下人人都提“全人教育”,向克坚认为,真正的“全”,是“全人类”的“全”——“每一代人都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在一个文明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文明。”而真正的“全人教育”,是“自然、完整、社会”的教育——一个人,首先应该自然地生长,自己去面对挫折和磨难,去经历属于自己的完整人生阶段,“一步一步地朝高处走,最终这个高处应该落脚到对社会的担当和价值体现。”

嘉祥首先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示范。

2018年6月,半岛下载入口网站 和小金县政府签订了教育精准扶贫协议。嘉祥在小金中学开办“嘉祥理科实验班”,派出了以杜爱虎老师为领队的优秀教师共10人,长期驻扎小金(至少3年),在当地培育优质“样本”,推动当地教育发展。

向克坚坚持不以单纯捐款方式做公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意味着资金、时间、精力的更大投入。他自己每年都会亲自去小金,每次去不是走马观花,他跟老师们座谈,跟同学们座谈,也到学生家里做家访。疫情期间,学校都通过在线课程的方式复课,向克坚又打电话关心小金学生的复课情况,家里是否有手机、电脑等。

有企业家问向克坚,你每年花这么多钱、时间和精力在这件事情上,全天下需要帮助和支持的人何其多,为什么要选择小金?向克坚的回答很简单:“是缘分,我接触了小金的学生,有这份缘分,就有了责任。更何况,于小金的学生而言,我花1500万帮他们四年,可能就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只要嘉祥还存在,就有这份责任。”

嘉祥外国语学校还以教师学生为主导,成立了“环卫子女支持基金”,引导学生关心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并由此衍生出全员参与的“环保志愿者行动”,让每一个学生走上街道,走进社区,宣传环保。蒋涛说,“我们每做一件事情,要把它做透、做宽,如果只是捐点钱,那能起多大作用?要让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老师全员参与,让大家通过实际行动对这件事情、对责任和担当有深入的理解,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为生活美好、社会吉祥而努力”,多年来,嘉祥公司的理念从不曾改变。

向克坚又讲起奶奶的故事。老人家是灾荒年去世的,去世之前,哪怕家里只剩下一碗饭,她遇见乞讨者昏厥在自己家门口,也会把饭端给乞讨者吃。

向克坚没有和奶奶一起生活过,老人家这种“待人以善、真诚帮助他人”的精神却传递下来,深刻地影响着他。

向克坚曾与企业家朋友们讨论“传承问题”,有人说想留给每个子女5-10亿元作为发展基础。向克坚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我们传承给后代的不应该是金钱,或者‘一台印钞机’”,而应该是自己经年沉淀下来的思想,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一种精神,一些品质和一份对社会的担当。”

2015年在加拿大,向克坚与太太、女儿商量,是否在满足一家人生活基本品质、孙儿学业经费的情况下,把其他财富都用于教育,向家不求回报。当时女儿向薇薇说了一句关键性的话:“爸,跟着你的内心走,做你想做的事情!”向太太也附议。这一对话坚定了向克坚发起嘉祥股份制改革的决心。

向克坚最崇敬的教育家是晏阳初先生,正如晏先生所做的那样,在向克坚心中,嘉祥的成功,是要给社会留下一种精神。嘉祥,要成为“优质教育的代名词”。

什么是“嘉祥精神”?向克坚说,“二十年前确定的‘为生活美好、社会吉祥而努力’的理念,是同学们在离开嘉祥后,把母校对你们的教育、影响转化为对这个社会各行各业的影响,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所做的贡献。嘉祥精神的塑造,应该在你、在我,在每一位嘉祥学子的践行中。”

后记

临走,记者问向克坚,教育使人向真向善向美,如果一定要从“真善美”中选一个,您觉得哪个更重要?

向克坚丝毫没有犹豫,说,真!善也好,美也好,如果没有真作为底色和基础,善不可长久,美更不可持续。只有保持了本真,坚守了本真,才会支撑起后面的美和善。只有真实的,才可能永驻。比如人与人之间交往,不管这个人有多善良多美丽,但是他不真实,你会跟他交往吗?(供稿《时代人物.新教育家》杂志社 )


发表我的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 请先登录。

集团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晨辉二街66号

集团邮箱

snowtapp.com(#替换为@)

邮政编码

610000

嘉祥集团官方微信

嘉祥集团官方微信

© 2010-2024 半岛下载入口网站 版权所有蜀ICP备18025807号-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