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uxin发表时间:2020-08-27阅读次数:1253
做好家庭教育的践行者
乐山高新区嘉祥外国语学校叶嫔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老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所有的教育模式中,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很好的家庭教育,孩子才能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由此看来,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自古以来,家庭教育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不乏有大量的学者也对此进行专门的课题研究。在这个特殊的疫情时期,本该回归到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们留在了家,虽然有老师们准备的网课作为一种学习渠道,但是,孩子的学习状态、心理、亲子关系等却成为了宅家学习的新问题。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网课以及同家长的交流,我梳理了给家长们的几点建议:
一、如何化解孩子的怠学?
之所以用到了这个“怠”字源于之前收到一个妈妈的信息,她说,觉得孩子开始宅家学习以来,一直感觉懒懒散散、毫无动力,处于懈怠的状态。网课时他偶尔不能集中注意力,在悄悄做其他事;作业虽能完成,但书写始终不理想,作业效果也不尽人意。这位妈妈非常的着急,问我该怎么办?我说,你有没有和孩子沟通过呢?她回答我:“有啊。我一直跟他说上课要认真听讲,好好学习。”
认真听讲、好好学习!——这几个字相信我们的家长们没少对孩子说吧。亲爱的家长们啊,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你的老板总是对你说“好好上班,努力工作”而没有给你一个具体的工作说明和要求,你会怎么办呢?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总是会说一些太模糊、太虚的话,但是孩子并没有接收到你希望他怎么去做。好好学习,简单的几个字,但是到底怎么做才是好好学习?怎么样才是认真听讲?怎么样去执行?如何去量化?
为了回答这几个问题,我想,首先需要做的是,我们是否有让孩子制定自己的目标?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有较模糊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期的目标。通过25年的跟踪结果显示:3%的人25年来都不曾更改过目标,他们朝着目标不懈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人士。10%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短期的目标不断地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够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似乎都没什么特别的成就。27%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25年来生活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常常报怨他人、报怨社会。这个调查告诉我们,目标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给我们的行为设定明确的方向,让我们做事有轻重缓急之分,也能让我们产生持续的行动力。
所以我给这个家长的建议是,和孩子一起制定有效的目标,注意我说的是有效目标。如何让目标有效?那就是在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以后,必须要将其量化,要用准确的文字、数字来描述。比如我完成的时间需要多久,同时还要指标化。目标不仅要有长期的,还要分解为一个一个短期的、阶段性的。也就是说要从小到大、从近到远,从终极的分解到几年的再到一年的、一月的、一周的、一天的乃至此刻的。一旦孩子达到了一个小目标,及时给予鼓励,让他能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目标实现的乐趣与成就感,让孩子明白,我每达到一个小目标,就会离我的大目标更近了一步。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陪伴和引导非常重要,鼓励孩子要有毅力,分解目标,脚踏实地。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关注过程、享受过程,淡化结果。
二、孩子拖沓怎么办?
某天检查作业,发现全班就一个孩子的英语作业没有提交,于是发信息给了他的妈妈,询问孩子没有交作业的原因。孩子妈妈非常抱歉的告诉我,由于他的数学很多不会,所以又一遍遍给他再讲。等把数学讲完,发现语文课上的很多笔记也还没有写,于是又让孩子看直播的回放,把所有的笔记补完整。等到把这两科都完成后,发现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半了,而且几乎每天晚上孩子都是这个时间才睡觉。听完这位妈妈的话,我陷入了沉思。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是真的作业任务太重还是时间管理出了问题?通过调研其他孩子的情况,我发现,是这个孩子自身的时间管理出现了问题。时间可管理,时间不可管理。究其根本,需要管理的其实不是时间,而是自身。
孩子作业拖沓,我们就要找到拖沓的原因是什么。追寻问题的根源,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首先,拖沓的孩子背后肯定会有一个急性子的家长。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人格教育》书中的一句话“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而孩子对父母在本性上是有依赖心理的。如果我们总是为孩子包办好了所有的一切,他就会养成理所当然的拖延。成长的过程就是逐渐摆脱依赖的过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他先认识到这是他应该或必须做的事情,是他的责任,时间观念的培养才有基础。同时,家长的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心理暗示”,指的是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心理暗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如果我们常常对着孩子说他为什么总是那么拖沓,长此以往,他不但不会有改进,还会越来越拖沓。如果我们给予及时的表扬,会让他感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也会更加愿意承担责任。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经常给予孩子正面积极的暗示,多关注他们内心的感受。
三、你是否真的尊重了孩子?
因为疫情的延学,呆在家里,有些孩子除了学习之外,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小z的妈妈就跟我抱怨到,说孩子做完作业就喜欢捧个本子在那儿画呀画,想当个画家哪儿有那么容易呀?耽误了学习的时间,还不如来看看书,多学一点,以后才能有好的出路。而小w的妈妈就完全是另一个态度。小w是个特别喜欢烹饪的孩子,每天学习完后,他都会研究研究菜谱,试试做做新菜,他的理想是长大了以后做一个厨师。他妈妈特别支持他的爱好,每次都会认真品尝他做的菜,还给出建议,偶尔还在朋友圈晒晒孩子的“作品”。
两个截然不同的案例,反应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以后是否能成为画家或者科学家,厨师还是工程师,现在我们谁都不知道。但是,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凡事替孩子做主,学会与他们平等对话。我们总是会说“为了你好”这样的话,用我们自身的经验与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从而束缚了他们总总的可能性。孩子是有无限潜能的,甚至有时候会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估。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孩子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他的能力和潜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而且也能培养孩子专注、认真以及持之以恒的习惯,更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
在书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而每一个父母都是家庭教育中的践行者,希望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与不乏,不操之过急,不急功近利。请记住:你所养育的孩子是你用的这一个,而不是你期待的那一个。愿我们每一个父母都努力做好家庭教育的践行者。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经作者同意后授权本平台刊载。未经作者和本平台许可,严禁转载。)
集团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晨辉二街66号
集团邮箱
snowtapp.com(#替换为@)
邮政编码
610000
友情链接
嘉祥集团官方微信
© 2010-2024 半岛下载入口网站 版权所有蜀ICP备18025807号-1